然而,在自測血糖的過程中,許多患者容易陷入一些誤區,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和對病情的判斷。以下為您介紹一些常見的誤區。
誤區一
長期不校準血糖儀
血糖儀長時間使用后可能會出現偏差,需要按照儀器的操作說明定期校準。血糖儀一般需要每半年到一年校準一次,以確保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
誤區二
試紙存放不當
試紙條如果暴露在空氣中過久、受潮或者存放溫度不當,都會影響測量結果的準確性。試紙應密封保存在干燥、陰涼、避光的地方。應注意檢查試紙條有效期。
誤區三
重復使用采血針
為了節省成本,一些患者重復使用采血針。這不僅會增加感染的風險,還可能導致針尖變鈍,增加采血時的疼痛,影響采血量和測量結果。
誤區四
檢測環境的溫度過低或過高
血糖儀是一種對溫度非常敏感的電子設備。一般來說,血糖儀的工作溫度在10~40℃,也有“耐寒”的可低至5℃。若溫度再低,血糖儀可能就“凍壞”了(影響血糖值的準確測量)。同理,血糖試紙也是如此。因此,寒冷的環境下盡量不要使用血糖儀。
誤區五
用碘伏或碘酒消毒
碘伏或碘酒是消毒產品,但碘伏或碘酒會與試紙上的化學物質發生反應,導致測試結果偏高。采血時建議使用75%的酒精消毒,且等酒精揮發后再采血,以免酒精稀釋血液。
誤區六
使勁擠壓指尖采血
采指尖血時,如果使勁擠壓,大量組織液就會混入血液標本,對血液標本造成稀釋,導致血糖測量值偏低。
正確的做法是針刺指尖后,將第一滴血用棉簽擦拭掉,再輕輕擠壓指腹,用試紙吸取第二滴血進行檢測。
誤區七
只測空腹血糖
很多患者只關注空腹血糖,而忽略了餐后血糖的測量。實際上,餐后血糖對于評估糖尿病的控制情況非常重要,因此,患者應該不定期地測量餐后血糖,以了解飲食對血糖的影響。
總之,糖尿病患者在家庭自測血糖時,要避開這些誤區,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,才能獲得準確可靠的血糖值,為治療提供有力的依據,更好地控制病情,提高生活質量。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重視自測血糖的準確性,讓血糖監測真正發揮作用,為健康保駕護航。/健康科普
作者:慢病中心 李劍虹、毛凡
審核:吳靜
編輯:楊紫萱、張林林
監制:姚建義、于子涵
文章來源:中國疾控中心,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,謝謝!